*掌握技巧,你也可以是哺乳達人!(2) | ![]() |
Part 2. 哺餵篇 開始哺乳了,可是哺餵母乳與配方奶可是有很大的不同喔!而哺餵過程有許多的問題也會陸續產生,包括正確授乳技巧的學習,以及寶寶餵哺次數及生理反應等問題,都需要媽媽細心觀察及克服,才能讓哺乳過程更加順利喔! 如何讓寶寶正確含乳? 江國樑醫師表示,寶寶正確含乳的姿勢為:媽媽與寶寶的肚子緊貼在一起,寶寶的頭、鼻、身體呈一直線,而鼻子正對媽媽的乳頭,下巴貼住乳房,此時媽媽可用手托住寶寶的頭頸與臀部;開始哺乳時,媽媽可先用手托住乳房去輕碰寶寶的上嘴唇,刺激寶寶的尋乳反應,讓寶寶張嘴同時含住乳暈與乳頭,而不只是含住乳頭,這時寶寶頭會有上仰的感覺,上唇則呈外翻的樣子。 母乳與黃疸有關嗎? 母乳與黃疸到底有什麼樣的關聯呢?江國樑醫師表示,寶寶出生後3至7天如果母乳的餵食量不足夠,就會造成早發性─母乳哺餵性黃疸,發生這種狀況只要給寶寶足夠的母乳就可改善,所以媽媽要調整餵食姿勢與讓寶寶正確含乳,這樣寶寶就可以順利吸到足夠的母乳。 另外一種是晚發性─母乳性黃疸,大約會在出生後10至14天出現,有的寶寶甚至會持續2至3個月才消失,這種黃疸跟母乳中所含的一種特殊酵素有關,造成寶寶黃疸質過高。因為母乳性黃疸鮮少會併發核黃疸,媽媽可觀察寶寶的眼睛、皮膚,若出現橘黃色就是發生了母乳性黃疸,通常暫時停餵母乳2至3天情況就會改善;但若寶寶從頭到腳整身都呈現橘黃色,停餵數天尚未改善,就需要就診了。 哺餵母乳的姿勢 哺餵母乳的姿勢可分坐著餵、躺著餵、橄欖球式抱法三種:
如何知道寶寶吃飽沒? 根據這次的網路問卷發現,母乳媽媽最煩惱的就是寶寶到底有沒有吃飽這件事,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原則就可確定寶寶是否吃飽。江國樑醫師提供3個簡單又易於觀察的方法如下: 1.餵飽後的睡眠狀態。寶寶喝完母奶後,如果可以安穩睡個2小時以上,即表示前一餐有吃飽。 2.寶寶的小便次數。若一天小便超過6次,就表示營養及水分是足夠的。 3.寶寶體重增加情形。寶寶出生至3個月大期間,若每週的體重至少增加150公克,即表示寶寶攝取的食物是足夠的。 一天應餵幾次母乳? 至於媽媽一天應餵幾次才足夠,其實並沒有明確的規範,一般來說,只要寶寶餓了就可以餵,若真要數據的話,寶寶出生後第一個月,一天約餵8至12次;滿月之後一天約餵5至6次,且寶寶每次吸吮母乳最好至少要20分鐘較佳,媽媽可以左右兩乳交替餵食,即前一餐喝左乳、下一餐就喝右乳。 至於母乳究竟可以餵到多大?其實只要寶寶還想喝都可以繼續餵下去,董如玉護理師表示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,寶寶在6個月內應該完全喝母乳,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報告則指出,母乳至少要餵到1歲。 母乳寶寶便便次數超多? 至於母乳寶寶便便的次數多少才正常?江國樑醫師表示,新生兒一天約便便3至9次,滿月之後,一天3次或更多,或是兩三天才1次都有可能,每個寶寶情況差異很大,次數其實不是觀察重點,主要是觀察寶寶便便的顏色與性狀,顏色偏黃和墨綠色都是正常,若出現白色就是異常;性狀太稀、太水、太硬都不正常。 寶寶只要親餵不要瓶餵怎麼辦? 這個問題是許多上班族媽咪的困擾,董如玉護理師表示,遇到這種狀況的解決辦法,即要在寶寶不太餓的時候讓他接觸奶瓶,媽媽可以多準備幾種不同形狀與材質的奶嘴讓寶寶試試,找出寶寶喜愛的奶嘴。也可在用瓶餵前先將奶嘴溫熱,讓奶嘴有溫度寶寶較能接受;而瓶餵時可抱著寶寶走動(讓寶寶產生在媽媽肚中的搖晃安全感),應該就可以克服這個問題。 寶寶哭就表示要喝奶? 寶寶哭有很多種可能,但在寶寶哭的同時出現尋乳反應、嘴舌有吸吮的動作,或是想吸自己的手指,就表示餓了想喝奶了。不過有另一種狀況是母乳量多到像水注一樣噴出來,弄得寶寶無法吸,寶寶也會哭,遇到這種狀況,媽媽可先擠掉一些奶再餵,寶寶會比較好吸;也可選擇側躺的姿勢餵食,比較不容易出現噴乳的情形。 如何避免被寶寶牙齒咬傷? 寶寶長牙之後有時因為長牙不舒服想咬東西,或是吸奶過程中睡著,不小心咬傷了媽媽的乳房,董如玉護理師表示,這時媽媽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突然尖叫,因為曾經有個案例就是寶寶咬傷媽媽時,媽媽大叫卻因此嚇到寶寶,造成寶寶之後不喝母乳的情形。所以被寶寶咬住時,可將寶寶的口鼻往乳頭上方壓,致使寶寶感到有點難以呼吸時就會自動鬆開嘴巴,千萬不可硬扯,那只會使被咬的傷口變大,之後媽媽再用嚴肅的口吻告誡寶寶不可以咬媽媽,漸漸的寶寶就可以理解媽媽的意思,再犯的機率並不高。 而冷凍的母乳使用前要先放至冷藏室解凍,解凍後加溫的方式與冷藏奶相同。在室溫下退冰的母乳,如果寶寶沒喝可在4小時內再放回冰箱,若是已經加溫過的母乳就必須當餐喝完,沒喝完也必須丟棄;而寶寶喝剩的母乳,因為怕會有細菌孳生,也不能再冰回冰箱了。 寶寶不再愛喝母奶了嗎? 如果寶寶出現喝奶不專心的情形,江國樑醫師提醒媽媽不需太緊張,因為寶寶逐漸長大後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,建議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來餵食寶寶,或是將寶寶包在揹巾內餵奶,可以讓他比較不容易分心,但如果寶寶真的想玩,不妨讓他先玩,玩累了自然會想喝奶。 至於寶寶突然不愛喝母乳有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: .厭奶期:江國樑醫師表示,嬰兒厭奶期大多發生在5、6個月大的時候,由於生長的速度減緩,此時對母乳的需求也會減少,通常這種寶寶的精神活力皆正常,唯獨不愛喝奶,媽媽不需太過擔心。 .副食品的影響:一般建議約6月大以後開始給副食品,若是太早提供給寶寶其他食物,有時副食品的吸引力會大過母乳,寶寶反而不想喝母乳了,所以給寶寶添加副食品一定要按照時程走。 .長牙:寶寶長牙時會因牙床不舒服想咬東西,而不想吸吮母乳,這時可以給寶寶一些固齒器磨磨牙,之後再餵母乳。 .鵝口瘡:有的寶寶免疫力較差,口腔可能因此感染念珠菌。此時寶寶的口內會出現像白色奶塊,黏附於口腔黏膜或舌頭上,乍看很像喝奶殘餘的東西,其實是得了鵝口瘡。試著用紗布可以擦拭乾淨,可是表面上仍會顯得紅而粗糙、食物也會沾在上面,寶寶喝奶時會因疼痛感而食量減少或拒喝,需要看醫師治療。 .生長曲線遲滯:這是寶寶約3至4個月大時可能會出現且需要注意的問題,這也會讓寶寶不愛喝奶,尤其寶寶出現煩躁、腹瀉、哭鬧不安、脫水或是呼吸窘迫的症狀,就需要盡速就醫診治。 母乳哺餵寶寶需要清潔口腔嗎? 寶寶大約6個月會開始長牙,長牙之後就要開始清潔牙齒了,家長可以準備乾淨紗布纏繞在手指上,然後沾開水幫寶寶擦拭牙齒,一歲之前一天清潔1至2次即可,可選在寶寶晚上喝完奶睡覺前清潔。 媽咪如何退奶? 如果寶寶真的長大了,或者因為某些原因必須停餵母乳,此時的退奶也要採漸進式的方式。董如玉護理師表示,媽咪可以先減少每天餵奶的次數,比如本來一天餵3次改成2次,過幾天之後再由2次改成1次,在漸進式退奶的過程中,不餵的那一次會脹奶,此時將乳汁擠一些出來但不可排空,漸漸的每次脹奶時擠出的乳汁量就會愈來愈少,最後便可完成退奶。 江國樑醫師表示,想要退奶的媽媽還可以開始吃幫助退奶的食物,像是韭菜、人蔘、麥芽、麥茶、竹筍、薄荷、菊花茶、瓜類、蘆筍、梨子等,也可尋求醫師的協助,醫師會開退奶的藥物,約吃兩週即可退奶。
常用母乳哺餵工具介紹 部分商品提供/貝親 超靜音手電動兩用吸乳器
MamiHome讀者哺餵母乳經驗談 媽咪:梁琪苑 媽咪:李英 媽咪:林怡君 媽咪:邱曉芬 |
- Apr 20 Tue 2010 08:27
*掌握技巧,你也可以是哺乳達人!(2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